愛工網絡談淺析制造企業品牌發展模式
2018-11-14 08:38
近期和多家制造型企業交流,發現企業在品牌認知和建設方面存在疑惑,或沒有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,或不清楚企業品牌如何發展,故有必要在此和朋友們交流探討下。
厚重資產VS縹緲品牌
中國的制造企業,普遍是重資產經營的,企業所有者們在工業園區、廠房、自動化生產線、設備、管理信息系統上舍得投入,有了這些 “家產”,則顯得自身實力雄厚、制造能力強大。既然硬件實力雄厚,那還有必要去做那虛無縹緲的品牌嗎?
這句話放到5-10年前,估計也沒什么人去反駁,可如今經濟進入新常態,產能普遍過剩,原材料及成本快速上升,同質化競爭嚴重,企業也紛紛表示,沒有品牌的制造能力是多么痛的領悟。
于是,眾多企業紛紛把目光又聚焦到品牌上。
要規模、效益,還是品牌?
不少企業想做品牌,但一看到自己的企業規模不大,效益不好,再加上投入大就打退堂鼓了,還是別搞品牌了,省點錢實在些。
關于規模、效益和品牌之間的關系,建議企業辯證地看待之:
效益是前提,企業存在的基礎是盈利,企業不是福利院,是商業機構,得靠盈利生存和發展,持續虧損的企業必然是倒閉,哪還有什么能力來做品牌?
規模是基礎,企業規模沒能突破盈虧平衡點難免虧損,故要努力擴大經營規模,實現企業經營規模經濟,讓企業有效益。再者,企業經營上規模,市場占有率達到一定程度,市場上才能有品牌知曉度,故規模是效益的保障,也是品牌的基礎。
品牌是升華,品牌是企業經營的更高階層次,是對市場的終極統御和引領力,是對競爭對手的最有力競爭利器,品牌是企業百年基業的保障。
品牌是建立在一定經營規模上,且要有效益做支撐,否則做品牌就是空中樓閣。而品牌有競爭力后,又能提升企業規模、盈利能力和企業效益,所以說,企業經營規模、效益和品牌是相輔相成、協同發展的。
品牌發展六大模式
我們都清楚微笑曲線(如下圖所示),從制造業產業價值鏈角度來看,微笑曲線向我們展示了產業鏈價值制高點的重要意義,企業若能把控住核心技術和品牌這兩個產業鏈制高點,那將處于極大的競爭優勢地位。
我們順著曲線從左至右,依次設定關鍵要素為核心技術(T)、設計(D)、采購供應(S)、生產(M)、營銷服務(S)、品牌(B),并從不同品牌發展和演進路徑出發推演,形成有代表意義的制造企業品牌發展模式,以供廣大企業品牌建設參考。
模式1:做代加工的OEM企業,注重自身品牌建設,致力打造OEM企業品牌,著名OEM廠商如富士康,盡管外界笑稱“一流的客戶、二流的管理、三流的技術”,但富士康已經在OEM領域已形成了品牌,因而成了蘋果手機的核心OEM廠商。
模式2:做ODM(含加工、設計)的企業,也很重視企業品牌發展,如一些有設計能力的模具企業,不僅能生產模具,且能基于客戶需要來設計模具,做ODM的企業出名的企業不在少數,在此不一一列舉。
模式3:擁有核心技術(T)的企業,著力打造企業品牌,如中國中車,是全球規模最大、品種最全、技術領先的軌道交通裝備供應商,擁有高速鐵路核心技術及整體解決方案,中車將以融合全球,超越期待為己任,緊緊抓住“一帶一路”和全球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大發展等戰略機遇,大力實施國際化、多元化、協同化發展戰略,全面推進以“轉型升級、跨國經營”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戰略,努力做“中國制造2025”和“互聯網+”的創新排頭兵,努力把中國中車建設成為以軌道交通裝備為核心,跨國經營、全球領先的高端裝備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。
模式4:在產業鏈上專注供應(S)、服務(S)的企業,也有重視品牌建設的,如新近上市的同益實業,是國內從事化工及電子材料應用專業服務的先行者,同益基于三大能力,滿足客戶的四大需求,同時,公司在管理上采用了業界主流的先進管理工具,建立了先進的戰略管理體系以實現快速定位、快速響應、快速解決的目標,幫助客戶實現價值最大化。
模式5:企業專注核心技術(T)和營銷(M),并著力打造自主品牌,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,并將生產環節外包。此種模式來運營業務和發展品牌,在一些高科技行業并不少見。
模式6:企業專注設計(D)和營銷(D),并著力打造自身品牌,而將生產環節外包。如近幾年很火的小米手機,采用安卓系統平臺,和高通芯片合作,而手機生產則交給了行業內一些專業的OEM廠家,自己致力打造極致產品體驗,形成互聯網手機開發模式,造就了小米奇跡。
企業品牌建設思路和發展模式可多樣,但要注意從價值鏈關鍵環節入手,著力打造自身特色的品牌發展模式,并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,這才是制造企業轉型和發展的關鍵。